A.P. 穆勒 - 馬士基集團 -搬屋 |
|
一、A.P. 穆勒 - 馬士基集團(A.P. Moller - Maersk)簡介 馬士基集團創立于1904年,總部設在丹麥哥本哈根,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在航運、石油勘探和開采、物流、相關制造業等方面都具有雄厚實力的世界性大公司,在125個國家和地區有業務活動。作為集團的集裝箱海運分支,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承運人,服務網絡遍及六大洲。在2005年“福布斯”世界企業排名榜中馬士基集團排第145位。 馬士基集團是丹麥目前最大的公司,2005年營運收入為2087億丹麥克朗,凈利潤為200.9億丹麥克朗,總資產為2849億丹麥克朗,股本總額為1234億丹麥克朗,員工人數已超過11萬。 馬士基集團公司主要業務領域及二級公司有: 1.集裝箱運輸及相關業務: (1)馬士基航運公司(Mearsk Line)。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由Mearsk Sealand合并英國P&O Nedllord后改組而成,目前占世界集裝箱航運市場的17%。擁有500多艘集裝箱船以及150萬個集裝箱。 (2)馬士基物流公司(Mearsk Logistics)。世界一流的物流公司,可以為客戶提供高效的供應鏈。 (3)馬士基集裝箱碼頭公司(APM Terminal)。業務范圍為集裝箱碼頭建設和運營。 (4)馬士基集裝箱工業公司(Maersk Container Industri)。生產冷藏集裝箱及其他各種集裝箱。 (5)Safmarine。主要經營南北航線及非洲航線。 2.石油開采 馬士基石油天然氣公司(Maersk Oil and Gas)。在北海、卡塔爾、阿爾及利亞和哈薩克斯坦等地進行石油開采,日產原油55萬桶和天然氣10億立方英尺;并在安哥拉、土庫曼斯坦、安曼、摩洛哥、哥倫比亞、巴西和蘇里南等國進行有關項目。 3.石油運輸和石油勘探及有關服務 (1)馬士基油輪公司(Maersk Tankers)。擁有并運營著180多艘油輪,其中超大型油輪(VLCC)7艘。能夠運輸原油、各種成品油及天然氣。 (2)馬士基石油勘探公司(Maersk Contractors)。擁有30個鉆井平臺,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技術先進的自升式平臺,在世界各地進行石油勘探。 (3)馬士基海洋服務公司(Maersk Supply Service)。擁有60艘各種型號的海洋服務船只,可提供諸如鉆井安裝、海上電纜鋪設等各種遠洋服務。 4.其他業務 (1)丹麥超市公司(Dansk Supermarket)。不但在丹麥國內進行超市經營,也在英國、德國、波蘭、瑞典進行經營。 (2)奧登塞造船公司(Odense Staalstkibsvaerft)。不但在丹麥境內擁有造船廠,還在愛沙尼亞、立陶宛、德國擁有造船廠。具有世界先進的造船技術,能夠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船。 (3)Rosti公司。生產高品質的塑料產品,以滿足海上運輸的需要。 (4)Norfolkline公司。進行輪渡和貨運業務。 (5)SvitzerWijsmuller公司。進行海上搜救、拖船、散貨及超重貨物運輸等。 馬士基集團1984年在廣州設立辦事處,這是在中國的第一個辦事處;1994年設立馬士基(中國)航運公司;同年,投資建設深圳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1996年,在中國訂購63艘船舶,這是馬士基在中國訂購船只的開始;1997年,投資建設大連集裝箱碼頭; 1998年,江澤民主席接見Maersk Mc-Kinney Moller先生;1998年,設立Mercantile(中國)物流服務公司;1998年,設立上海鐵陽多聯式運輸公司;1998年,成立馬士基集裝箱工業青島公司;2003年,投資建設上海集裝箱碼頭;2003年,大中華地區(Great China Area)設立,包括大陸、臺灣、香港、澳門、蒙古,總部設在北京;2003年,投資建設青島集裝箱碼頭;2004年,投資建設廈門集裝箱碼頭;2005 年,設立馬士基集裝箱工業東莞公司;2005年,在北京設立新型冷藏集裝箱生產廠;2005年,設立馬士基中國公司,作為大中華地區所有馬士基旗下公司的控股公司。 馬士基集團由A.P. M?ller - M?rsk A/S管理。A.P. M?ller - M?rsk A/S是哥本哈根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由Firmaet A.P. M?ller管理。Firmaet A.P. M?ller的組成人員稱為Partner,人數不固定,目前由高級合伙人(Senior Partner)M?rsk Mc-Kinney M?ller、合伙人兼集團CEO(Partner and Group CEO)Jess S?derberg、合伙人(Partner)Knud E. Stubkj?r、 Tommy Thomsen和Thomas Thune Andersen組成。 此外,A.P. M?ller - M?rsk A/S設有董事會,董事會主席為Michael Pram Rasmussen,副主席為Poul J. Svanholm和Ane M?rsk Mc-Kinney Uggla。 二、馬士基的CRM管理 全球著名的家居產品供應商瑞典宜家(IKEA)就是馬士基極其看重的一個全球協議伙伴。馬士基承攬著宜家在全球29個國家、2000多家供應商、164家專賣店、10000多種家具材料的物流任務。宜家和馬士基有牢不可斷的“紐帶關系”,因為宜家的“供應商家族”多年前就一直在和馬士基合作。兩家公司長期的合作以及彼此在生意模式、價值觀、商業目的等方面多有相似之處。 1995年,宜家在中國設立辦事機構,那時只是從中國采購少量的原料,并不在中國生產銷售。不過,即便當時那么小的物流業務也曾讓宜家大皺眉頭。宜家對物流服務商要求苛刻:對方必須在透明度、成本、物流能力、效率、質量控制等方面滿足其條件;甚至還必須有“環保意識”----選擇不污染環境的設備、機器、物流工具和燃料等,而且在運輸過程中,還要科學地處理污水和氣體排放問題。然而中國的物流公司有幾家能這樣規范呢? 此時,宜家更加“懷念”馬士基。當時,馬士基在中國并不能設立物流公司,僅僅在上海注冊有一個“馬士基有利集運”中國辦事處。不過馬士基仍然快速部署了宜家中國市場的原料出口物流計劃。馬士基通過“有利集運”,經香港、新加坡等地為宜家提供物流代理服務。同時,馬士基在中國內地的辦事處擴充到了9個。 1998年,宜家感覺中國市場大有可為,其亞太戰略重心開始向中國轉移。同年,宜家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家居商場,1999年又在北京開了第二家。隨后,宜家風行中國,兩年內在中國的銷售額漲了43.6%,全球采購量的10%也轉移到了中國。這時候,供應商的數量增加,地域分布拓寬,部署了在中國的生產網絡和銷售網絡,使得物流業務量快速膨脹。包括原料采購、原料進口、產品和原料出口、國內運輸、倉儲、配送等等,這顯然需要物流服務者能夠對SC(供應鏈)做整體計劃。這時候,馬士基的辦事處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宜家在中國的需要了。 就在宜家火爆中國的時候,馬士基也沒有閑著。經過層層努力,終于將“有利集運”注冊成了獨資公司。權限擴大后,該獨資公司接著又在中國沿海城市設立分公司和辦事處,迅速擴張網絡。2000年4月,有利集運正式改為“馬士基物流中國有限公司(獨資)”,在13個城市設立了8家分公司和5家辦事處,網絡由沿海向內陸擴張。有人笑言:“馬士基的物流服務幾乎是隨著宜家的擴張而擴張的。只要宜家在新的地區找到供應商,馬士基就盡量擴張到那里。”馬士基和宜家在物流領域的合作是經典的“點對點”鏈條關系。這種鏈條關系并不僅僅是業務需求,更關鍵的是,它們長期的合作使彼此相互促進。 當然,馬士基的“跨國鏈條”上,不可能只連著宜家一個,這個鏈條上源源不斷地連接著馬士基的全球協議伙伴,如耐克、米其林輪胎、阿迪達斯等公司。馬士基是追隨它們而來。 這種點對點的鏈條現象在各個行業的跨國公司是普遍存在的,它們顯然更愿意攜著自己的伙伴來中國開墾,而不是選擇中國的小企業。像宜家這樣的跨國公司更像是一艘旗艦,在它的“聯合艦隊”中,當然不希望有破舊的“機帆船”。 三、馬士基擱置宣傳統一品牌 丹麥A.P.莫勒-馬士基集團去年成功收購鐵行渣華航運,經過半年多的業務整合過程后,在上周末正式統一品牌為MaerskLine。集團原意為最具規模行業品牌成立的一刻,一改以往低調作風進行大肆宣傳,惜回教世界的反丹麥情緒依然高漲,宣傳計劃最后被迫擱置。 馬士基集團在貨柜班輪業務統一品牌的過程中,不但將鐵行渣華航運的名字從船舶、貨柜、貨單等各業務范疇上徹底除去,還將舊有MaerskSealand中的Sealand除去,正式命名為全新的MaerskLine。 據了解,集團本計劃摒棄以往的低調作風,為統一品牌的歷史性時刻作鋪天蓋地的宣傳活動,包括廣告、記者招待會和傳媒專訪等,但因回教世界的反丹麥情緒高漲,令集團管理層臨崖勒馬,將所有宣傳活動一并取消,以保持低調。 丹麥報章早前刊登侮辱回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引發回教世界強烈的反丹麥情緒,并導致一連串的暴力事件。事實上,馬士基集團的管理層也認為,貨柜班輪公司在消費市場以至民眾間的知名度不高,未必會引起注意,不過,高層最后仍是小心為上,擱置宣傳以免生事端。 A.P.莫勒-馬士基集團原想一改低調作風,為新品牌大肆宣傳,惜最終擱置計劃 |
- Mar 16 Fri 2012 14:37
A.P. 穆勒 - 馬士基集團_搬屋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