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太狼”會吃到“物流羊肉”嗎? -搬屋 |
|
□ 方田 “我一定會回來的……”這是每集《喜羊羊與灰太狼》結束時灰太狼最常說的一句話。 森林里的狼群看到了草原上的羊群,相盡辦法要吃羊肉,問題是灰太狼什么時候到對岸去把肥羊抓回來,問題是灰太狼每次都失敗了……然而,看似頗為美好的 “物聯網”是否也會成為物流人心中最后的一聲吶喊?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臺后,一口氣提出了兩項新技術:新能源和“物聯網”。隨著美國奧巴馬總統最近頻頻推薦,現在“物聯網”一詞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物聯網”概念成為了股市的新寵兒。 “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指的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互聯網加物聯網形成“智慧地球”,是當前世界性的熱門課題,被稱為下一個萬億級通信業務。 8月24日,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首度在臺灣公開演講,首次闡述了其對 “物聯網”這一概念的理解。他舉例說,“在羊身上裝一個二維條形碼,便可以通過手機得知羊從生產到變成羊肉的過程。”只需用手機輕輕一掃之后,羊肉就能報上出自哪只綿羊的哪個部位,生前吃過哪些草、喝過哪兒的水。 而9月14日工信部相關負責人透露,我國傳感網標準體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的多項標準提案被采納。這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之后,便有專家迅速提出,中國已在 “物聯網”領域擁有 “話語權”了。 俗話說: “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走路。”一夜之間,我國便擁有了對 “物聯網”的話語權,炒作之下的 “物聯網”,也成為了股市上升的動力。然而我擔心,我國的物流業雖然 “見過羊走路”,卻還沒有 “吃過羊肉”。 按照王建宙的說法,“物聯網”是“吃羊肉”的信息!而在這過程中,圍繞著如何“運輸羊肉”這一“物流主題”展開,核心企業如何圍繞“羊肉”這一產品,通過對羊肉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過程,應該是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也就是說,“物聯網”其實是將所有物品貼上RFID標簽,將種種供應鏈關系“可讀化”。聯結物聯網的過程,離不開“供應鏈管理”。 早在2003年,沃爾瑪和美國國防部力推RFID技術時,RFID的概念席卷全球。曾記否,三五年前,當RFID概念與物流業結合時,甚至被稱作“行業革命”。然而這種“技術革命”顯然至今還沒普及到位。前陣子,某地報紙爆料,有快遞公司鬧出“破門而入,送錯包裹”的烏龍事件。可見我國的物流業還是手工式的,遠沒有達到“物流信息化”的要求。 隨著“物聯網”概念的全面啟動,必然面臨著物流供應鏈這個廣闊市場。目前在全球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最發達的美國、歐洲出現了普遍采用RFID的最新趨勢:強生、寶潔、寶馬、漢莎航空等100多家跨國公司已大規模采用RFID產品。法國政府已在食品安全領域全面推行原產地分類RFID電子標簽制度。沃爾瑪已明令要求其全球前100家供應商全部提供帶有電子標簽的貨物,且還在逐步推及中小供應商。但在中國,這一要求還沒有完全啟動。 如今,在我們的寫字樓里,會看到兩類快遞員工的身影,一類是重裝上陣的外資快遞企業,他們射頻識別器隨身攜帶,在收貨時即已將相關資訊錄入系統中,這恐怕就是信息化。而另一類是輕裝上陣的國產快遞,他們也別著一個公文包,從填單到送貨 “純手工物流”,打一個收貨電話 “即招即來”,這應該也算是信息化了。 順著這條 “物聯網-RFID-供應鏈-物流業”的線索,我們會發現,當奧巴馬提出“物聯網”概念時,我國的許多物流企業還沒讀懂“供應鏈”概念,我們還尚處在最低層次的“物流運輸”環節。 搶奪 “物聯網”商機,或許我國在信息層面已經奪取了 “話語權”,而在物流實施層面,則遠未夠格——物流業信息化程度還不夠高。 當然了,當我國市場的蛋糕足夠大、時機足夠成熟時,外資“灰太狼”必定會以某種方式加入國內RFID市場的競爭。其中,最有威脅的方式是外資以其技術優勢在中國成立包含有制造業務的獨資、合資企業。也就是囊括了從“羊吃草”到“讀羊肉”的整個“物聯網”全部過程。當狼控制了羊,這或將成為我國民營物流企業最大的競爭對手。 |
- Mar 27 Tue 2012 13:42
“信息太狼”會吃到“物流羊肉”嗎-_搬屋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